荀彧是东汉末年曹操麾下的政战两略谋臣,也是著名的政治家及战略家,曾被曹操奉为「吾之子房」。他在曹操心里的地位,有点像当年张良之于刘邦,可惜张良的结局是完美的,荀彧的结局却有点惨澹。

荀彧的死,有两种常见说法。第一是服毒自尽:「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魏氏春秋》

第二是忧郁而死,「太祖 (曹操) 军至濡须,(荀) 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諡曰敬侯。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三国志荀彧传》

如果是忧郁而死,他在忧什么呢?为何偏偏在生病时染上忧郁症,就这么忧郁死了?我们往后看下一句为「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曹操为魏公与荀彧的死又有何关系?又为何将这句放在荀彧的死之后?由此揣测,荀彧应当死于非命。
继续看服毒自尽论,许多人认为操曹送的那个空碗,就是要荀彧自杀,但自尽方式千百种,例如白绫、毒酒、短剑之类的,为何曹操选择一个碗?也许我们都以为荀彧之所以必须死,是因为他挡住了曹操颠覆汉室的大业。然而,曹操曾劝荀彧回头,因为他忘不了自己曾和荀彧惺惺相惜,要他痛下杀手,他实在舍不得,但又必须做个了断,于是送了那个碗。

碗,在古代写作「盌」,有相同的读音。曹操送碗,无非是想「挽」留,试图让荀彧回心转意。荀彧也是聪明人,知道曹操不想他死,而是给他选择题。只是荀彧最后选择忠于汉室,却也成了曹操一生中最大的憾事。
荀彧何以愿意追随汉贼曹操将近20年?
参考资料:今日头条
(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