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食物,尤其是小吃都是世界級的便宜,但你有想過這些食物背後的成本多少嗎?一名網友近日在《Mobile 01》分享了一張早餐店常看到的三明治照片,表示自己在台北市買15元一個,「20多年來沒漲過,是成本真的低到不行嗎?有時候真的不知道早餐店要賣多少份才會有賺」,沒想到就引來超多網友討論!
網友說:「我家人曾經在台中市開過早餐店,依據她的說法是固態食物基本上都是賠錢賣或打平,然後再靠飲料賺錢」、「做吃的,應該利潤都接近一半。早餐店的飲料更..」、「我有親戚以前就是開早餐店的,這樣說吧!吃的大概都有30%利潤,喝的基本上賣一杯賺兩杯!」、「早餐店吐司進貨成本比全聯的37元還低,食材成本約售價的三至四成,主要利潤還是來自飲品類,市面上的所有飲品成本都低於三成。我營收一個月約14~15萬,食材成本扣掉之後還有十萬左右,店面是租的,扣掉租金及水電成本後,剩下約七萬左右。」等,不過這樣算算,好像真的沒有賺多少,早餐店難道真的都那麼不好賺嗎?
來源:Mobile 01
TEEPR小編:其實之前就有想過,肉片跟蛋從小時候很大片,到現在只有前面一點點有料,其他都是麵包呢!所以價錢沒漲,可是材料減少了吧?你覺得呢?
(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