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足球隊日前發生致命空難(這裡),機上81名乘客,75人喪命,僅6人幸運生還。雖然目前飛機失事原因仍持續調查中,不過如何於空難中提升生存機率也成為外界關注議題。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歐盟運輸安全委員會(EU Transport Safety Council)指出,過去1980年至2000年間的568起墜機事故中,其實有超過90%空難,受害人倖免於難。英國克蘭菲爾大學飛安專家葛蘭姆(Graham Braithwaite)透露五大存活關鍵。
1. 了解空難是否為可生存事故。
雖然這句話聽起來很簡單,不過空難確實仍可分為「可生存」或「不可生存」。過去亦曾發生過不少致命空難中有乘客倖存的例子。而這一切取決於飛機機械是否於高速下失控以及墜機地點。
2009年,法航AF445在大西洋上空遇上強烈亂流,由於在海洋上墜毀,生存機率微乎其微。
1989年,聯合航空DC10因扇葉瑕疵、斷裂,導致飛機控制功能失效。機組人員靠著控制僅存的2具引擎調整飛行方向,雖然最後迫降時仍不幸發生失控翻覆的情況,但該次意外有將近2/3乘客(185人)生還。
航空网
2. 可控飛行撞地,生存機率同樣不高。
airlinepilotchatter
可控飛行撞地為航空事故的一種,指的是一架飛機原本可由機師正常控制,卻因為一些始料未及的失誤,而撞上地面、阻礙物或水面墜毀。此種情況下,生存機率較低,完全取決於墜毀當下的地點。因為飛機可能一頭撞在廣大無際的土地上,又或者撞上樹木。
1985年,日本波音747SR客機因維修不當,導致尾部壓力罩破裂,發生爆炸性減壓、失去控制而撞山,造成空難。除了機上三人生還,其餘520人悉數罹難。
3. 飛機結構耐撞性設計、機艙環境以及機組人員訓練,缺一不可。
現代飛機所使用的材料比較不易燃,且座椅承受力較佳,機上逃生路線標示、滅火機制也規劃得較好。這些都是來自各界的飛安單位及專家,根據過去事故所分析、改良的結果。然而每一次空難的生存率會隨著眾多因素而有所變動。飛機結構耐撞性設計、機艙環境、機組人員訓練,皆為飛行前可以確保的必要環節。
4. 乘客確實遵守安全規定。
當機上組員廣播介紹飛行安全規定時,乘客是否確實遵守也是一大關鍵。如繫好安全帶、學習事故時的防撞姿勢、了解自己的座位位置(待事故發生時才能以最快速找到逃難方向)、了解逃生口等,將有較高機率能從失火、冒煙的飛行事故中倖存。當然機上組員的專業度與危機應變能力也十分重要。
5. 起飛、降落時仍須保持警戒。
Trendatory
根據波音飛行紀錄,2006至2015年期間,高達66%的致命空難發生於起飛及降落時。因此,乘客務必保持一顆警戒的心,聽從機上組員的廣播及指示。
來源:DailyMail
看完發現機組人員的平日訓練真的很重要,把這篇文章分享出去,別再說空姐只是高級空服員了啊!
(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