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是消费者退货的巅峰时期,大家总是提着圣诞节的时候奶奶送的过大毛衣或是重复的《冰雪奇缘》娃娃去购物中心更换货品或是要求退费。在2014年,共有价值2840亿美金的货物遭到退还,对零售商而言是一笔相当庞大的损失,因此退换货服务的相关政策变成了一项棘手的议题!

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日前针对「退换商品服务对消费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检验了退换服务相关政策的五个特征:时间 (像是你需要在14或是90天内退货)、金钱 (你能否全额退费)、费力度 (像是你是否需要提供发票或是其它单据)、范围 (打折的货品能否退货)、更换 (你是不是只能拿到等价的店内购物券)。

整体而言,退换货政策越宽松,退换商品的数量则会越多。不过有项惊奇的发现:时间限制越宽松 (例如90天 vs. 14天),退换商品的数量则会越少!研究员莱恩 (Ryan Freling) 表示:「这可能是因为消费者手上拥有一个商品越久,就会越依恋商品。再加上他们没有时间上的压力,所以他们就会拿着商品坐在那想说其实没那么糟啦!」研究学者的结论是,时间方面的限制越宽松、能拿回的金额数目越大 (退全额 vs. 不退服务费这类的),对增加销售量越有效果!他们也建议零售商订定更复杂的退换货政策,替不同商品创立不一样的退换货规定。

来源:WashingtonPost
对于这个研究,我觉得非常有道理。之前住在美国的时候我感觉每几天都在买东西,而且买东西通常不会想很多。但搬回台湾后觉得可能一个月才买一次东西。现在仔细想想,真的是因为退货规则呢!
(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