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是病毒肆虐的季節,台灣不僅有流感,還有腸病毒以及麻疹,去醫院掛號時,人潮簡直比菜市場還可怕!然而,不只我國,就連日本、韓國也遭殃,民眾受流感所困,疫情持續惡化,尤其家中有老弱婦孺的,更是憂心忡忡。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根據《民生電子報》報導,台灣疾管署發出警訊,上週類流感就診人次突破12萬,重症病例累計412例,死亡案例已達91例,創下近10年新高,情況拉緊報,故呼籲民眾,特別是高風險族群「應盡速接種流感疫苗」,以降低重症及死亡風險。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至於日本也沒好到哪裡去,厚生勞動省統計顯示,去年12月中旬起,全國5千家定點醫療機構,平均每家收治42.66名流感患者,且連續9週攀升,導致全國5800所學校或班級被迫停課,其中九州東北部大分縣的醫療機構患者數,更高達82.64人,為全國疫情最嚴重地區。
翻攝自臉書 (記者爆料網)
韓國疾病管理廳數據則指出,去年12月最後一週,每千人中有73.9人出現疑似流感症狀,較前週激增2.4倍,創下2016年以來最高紀錄,政府更發布全國流感流行警報,首爾多家兒童醫院湧現大量患者,部分醫師掛號等候人數超過40人。據悉,某位金姓小兒科醫師透露,目前以A型流感為主,但包含新冠肺炎及腸胃炎病例。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繼續看下一則新聞↓
常常覺得喉嚨卡卡的?以為只是感冒前兆,不要輕忽了!這恐怕是食道癌!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耳鼻喉頭頸專科醫師陳弘晉在臉書粉專指出,近期門診遇到不少覺得「喉嚨卡卡」不適的患者,也有主訴「吞嚥困難」的病人,臨床上「喉嚨卡卡」大部分是良性功能性疾病的「慢性咽喉炎」所引起,但「吞嚥困難」則往往暗示食道具有可能的病變,是需要高度留意的症狀。
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
至於該如何區分兩者呢?陳弘晉表示,「喉嚨卡卡」的患者在進食時,多半是沒有症狀的,又因為牽涉心理因素,往往會專注檢視自己「吞口水」的時候,這時有最強烈的異物感,比如:喉嚨有顆球存在沒辦法吞嚥乾淨,又稱「臆球症」;而「吞嚥困難」的患者,會明確地在進食時,感受到食物明顯下不去。
再來,陳弘晉提到,「喉嚨卡卡」患者的異物感,除了在進食時不明顯,其不適症狀也不會在進食固態及液態食物中呈現差異;「吞嚥困難」的患者,往往會表現出吞嚥固態食物比液態食物明顯困難的症狀。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至於檢查方式,陳弘晉解釋,「喉嚨卡卡」則往往由耳鼻喉科醫師執行「咽喉內視鏡檢查」後如判斷有胃食道逆流,可考慮再執行胃鏡檢查;而「吞嚥困難」往往暗示著食道病變,除了耳鼻喉科的「咽喉內視鏡」檢查之外,胃腸科的「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 (胃鏡檢查) 也非常必要。
那麼,造成以上兩種狀況的原因為何呢?
陳弘晉分析,「喉嚨卡卡」多半是慢性咽喉炎,具有以下三大常見原因:第一為「鼻涕逆流」,患者可能會有噴嚏鼻水相關鼻過敏症況;第二為「胃食道逆流」,是現代人慢性咽喉炎大部分且常見的原因,內視鏡下可能伴隨食道入口咽喉黏膜水腫或是聲帶水腫,患者可能容易脹氣、打嗝或是胸口具有灼熱酸苦感;第三為「易緊張焦慮的心理體質」,患者會在忙碌於其他事時,減輕喉嚨卡卡症狀,卻會在不斷專注及測試吞嚥動作中,感覺到最強烈的異物感。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吞嚥困難」的部分,陳弘晉稱,要留意食道咽喉腫瘤或異物,或是咽喉很劇烈的發炎感染 (此情況多半喉嚨非常疼痛) 。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最後,陳弘晉提醒,每個病人背後原因的比重會不太相同,經由醫師評估檢查,並針對原因找出適當用藥,多數病人都會得到不錯的治療效果。
翻攝自臉書 (陳弘晉 耳鼻喉頭頸專科醫師)
(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