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疾病同時襲來,更慘的是,它們都沒有疫苗,得靠戴口罩勤洗手防護,家中有幼兒或是老人家的民眾,一定要多加留心。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根據《中央社》報導,中國疾控中心日前警告,症狀與流感、COVID-19相近的「人類間質肺炎病毒」 (HMPV,中國稱「人類偏肺病毒」) 感染病例,入冬後在中國明顯增加,尤其以14歲以下及北方省區尤其明顯。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而日本俗稱「蘋果病」的傳染性紅斑症及被稱為「會走路的肺炎」黴漿菌肺炎的患者數,也雙創10年來同時期新高紀錄。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表示,「人類間質肺炎病毒」與「呼吸道融合病毒」是親戚,同樣會引起感冒,且比較會往下呼吸道跑,引起肺炎的機率較其他病毒高,大流行時,感染到抵抗力較弱的人,肺炎人數將大幅增加,導致疫情加重。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黃立民提醒,「人類間質肺炎病毒」目前沒有疫苗、也沒有抗病毒藥物,感染的高風險族群是幼兒、老人和免疫力較差者,若是糖尿病、腎病或肝病等慢性疾病患者,也要特別注意,一旦感染,就只能用氧氣、呼吸治療,萬一變嚴重,「就要靠一點運氣!」
至於日本的「蘋果病」和「黴漿菌」的感染狀況為何?黃立民解釋,這與中國的「人類間質肺炎病毒」一樣,都是新冠肺炎後、「免疫負債」所造成的,由於類似的呼吸道疾病太多種,才讓人覺得「一直還 (債) 不完」,等一個一個感染完、把債還完,就會恢復到以前的狀態。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黃立民指出,台灣「黴漿菌」流行已經半年,近期疫情開始降溫,顯示免疫負債已經「還得差不多」;至於「傳染性紅斑」,台灣一直還沒有還這個債,比較需要留意感染個案有沒有增加,幾乎全年齡都可能感染,其中仍以小學生、幼稚園最多,孕婦感染恐造成流產、死產或胎兒異常。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最後,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發言人曾淑慧稱,以上傳染病都是呼吸道病毒,近期「蘋果病」僅零星發生,沒有觀察到患者增加的狀況,疾管署會持續監測呼吸道疫情變化,若有發現變化,將再對外報告,近期天氣較冷,各類病原可能比較活躍,呼籲民眾戴口罩、勤洗手,做好呼吸道防護,避免感染。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根據《鏡週刊》報導,「免疫負債」的意思是,大家過去幾年期間,為了預防新冠肺炎,會戴口罩、勤洗手、與他人保持社交距離,減少呼吸道感染、腸胃道感染機會,一些本來容易罹患的傳染病,例如流感、腸病毒等疾病,在疫情期間少了許多。
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不過,防疫措施解除後,大家開始不戴口罩、洗手頻率減少、社交距離拉近,其他病毒開始流行。由於已經連續幾年都較少人感染,可以感染的人數就會變多,這個時候就容易爆發流行,把過去幾年沒有爆發的流行補回來,叫做「免疫負債」,類似「還債」的概念。
寒冬正式降臨,氣溫越來越冷,整天窩在被子裡是許多人的夢想。然而,如今不止腸病毒,還有不少病毒虎視眈眈,專家也出面警告了!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12月17日在臉書表示,最近流感病毒、腸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還滿猖獗的,大家要注意個人衛生習慣,減少被感染的機會。
翻攝自臉書 (劉博仁營養功能醫學專家)
小兒科醫師巫漢盟也發文警告,12月幾波的冷氣團來臨後,氣溫下降很有感,診間持續門庭若市,因為呼吸道感染的民眾實在好多,除了一般感冒病毒、流感之外,「大家一定得知道,RSV (呼吸道融合病毒) 這隻大魔王才行。」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巫漢盟解釋,「RSV」是導致嬰幼兒住院的主要原因,其可怕之處在於病程進展迅速,往往讓爸媽措手不及,可能在短短2至3天內,從輕微的感冒症狀迅速惡化為重症,出現呼吸困難、缺氧,甚至需要住院治療。
巫漢盟坦言,小孩一歲曾因感染「RSV」而住院,深刻體會到面對孩子快速且猛烈的病程、長時間住院治療時的疲憊與壓力,當對方喘到不行、呼吸困難時,父母心中的焦慮與無助,更是難以形容。
翻攝自臉書 (阿包醫生陪你養寶包 – 小兒科巫漢盟醫師)
根據《TVBS新聞網》報導,近來冷氣團接力來襲,疾管署特別提醒,本流感季自今年10月1日起截至12月16日,累計已有327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年齡層以65歲以上長者為多,死亡病例累積69例,為近十個流感季最高;確定病例及死亡病例,均有9成以上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疾管署補充,自今年9月1日起截至12月16日,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累計398例,其中87例死亡,均以65歲以上長者及具慢性病史者為多。
雖然腸病毒疫情近來呈下降趨勢,但近來天氣寒冷,影響孩童濕洗手意願!疾管署呼籲,家長及教托育人員應協助、教導孩童遵循「濕、搓、沖、捧、擦」等步驟,特別是「吃東西前」、「跟小寶寶玩前」、「擤鼻涕後」、「上廁所後」以及「看病前後」等時機,輔助孩童維持良好衛生習慣,以降低腸病毒傳播機率。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天氣冷就會這樣!
(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