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男「每天大便2、3次」不是腸胃問題!醫嘆「已癌症晚期」要小心4警報

來自中國的張先生,今年45歲,身體沒什麼毛病,排便狀況也很正常,但在半年前,突然莫名腹瀉,次數還越來越多,去做大腸鏡檢查,結果卻沒問題。這讓張先生十分困惑,又拖了半年,身體消瘦一圈,只好重回醫院,做更精密檢查後,才驚見已經罹患胰臟癌晚期。看似只是單純的

December 9, 2024
選擇語言:
TEEPR原創
採訪報導
綜合報導
編譯
特稿

張先生今年45歲,身體沒什麼毛病,排便狀況也很正常,但在半年前,突然莫名腹瀉,次數還越來越多,去做大腸鏡檢查,結果卻沒問題。這讓張先生十分困惑,又拖了半年,身體消瘦一圈,只好重回醫院,做更精密檢查後,才驚見已經罹患胰臟癌晚期。看似只是單純的吃壞東西,怎麼會那麼嚴重呢?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根據《今日頭條》報導,讓我們把時間回推到半年前,張先生腹瀉的次數從一天一次,變成一天3、4次,尤其是吃了肉類,糞便中還會夾帶一些油脂,起初他以為是吃壞東西或是消化不良,就沒有放在心上。

示意圖,翻攝自今日頭條
廣告1

 

然而,隨著情況繼續惡化,張先生到醫院做了大腸鏡檢查,禁食又喝瀉藥,折騰兩天,結果腸鏡顯示,「完全正常。」醫師看到後,總感覺哪裡不對,畢竟人不會無緣無故腹瀉,就建議他繼續做腹部檢查,確認其他臟器的狀況。

示意圖,翻攝自eehealth.org

 

張先生立馬拒絕,畢竟做一次大腸鏡,都快被折磨得不成人形,只拜託醫師開一點促進消化的藥,自己回家觀察即可。幾個月後,他的情形持續惡化,體重一直往下掉,不得不返回醫院,做了上腹部的CT檢查,怎料確診為胰臟癌,且處於晚期的狀態。

示意圖,翻攝自mdanderson.org
 
現在想來,若張先生有種是腹瀉這件事,事情恐怕不會演變成無可挽回的地步!
廣告2

 

事實上,醫學上稱為腹瀉,診斷標準為糞便稀薄,且每天排便量超過200克,每天排便次數超過3次,造成的原因有很多,以下這7個部位若異常,都有高機率會腹瀉:

廣告3

1、甲狀腺
當甲狀腺功能亢進 (即甲狀腺亢進) 時,過高的甲狀腺素 (T4) 和三碘甲狀腺素 (T3) 會促進小腸蠕動,造成消化吸收不良,進而導致腹瀉。甲亢引發的腹瀉特徵為:便前無腹痛、大便無黏液或膿血、便後腹部沒有下墜感。

2、腎上腺
腎上腺感染、腎上腺組織萎縮等多種病因,都會造成腎上腺皮質損害,進而造成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使得腎上腺皮質分泌不足,就可能腹瀉。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引發的腹瀉特徵為:腹瀉症狀嚴重,多為水便,並伴隨腹痛和嘔吐,容易引發脫水等致命併發症。

3、肝臟
肝臟病變會影響膽汁的分泌和排泄,同時使腸粘膜因肝門靜脈高壓而淤血、水腫或糜爛,更引起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這些都會導致消化吸收功能變差,進而引發腹瀉。

肝源性腹瀉的特徵為:大便次數增加,集中在早上和用餐後,排便時間無規律、糞便稀薄或呈水樣狀,沒有粘液或膿血,患者會感覺裡急後重,一般無腹痛或腹痛輕微。

示意圖,翻攝自news-medical.net

 

4.胰臟
胰胰臟病變會造成胰臟外分泌功能不良,影響小腸的吸收與消化,引發腹瀉。胰臟性腹瀉的特徵為:脂肪瀉,即脂肪經由糞便排出,糞便顏色蒼白且帶有油脂,散發惡臭。

5、膽囊
當膽囊發生運動功能障礙時,膽汁的分泌會減少、排泄不暢,這會影響到脂肪的代謝,使得脂肪只能經由糞便排出,就會引起腹瀉,膽源性的腹瀉特徵為:脂肪瀉。

6、胃部
當患有胃部疾病時,胃內食物,尤其蛋白質無法被充分消化,就會在腸內引起腐敗性消化不良,進而引起腹瀉;胃酸分泌減少或缺乏,也會影響胰臟外分泌功能,進而引發脂肪瀉。

胃源性腹瀉的特徵為:出現腐敗性消化不良,早上起床後和用餐後的排便次數會增加,多為糊狀便、同時排氣量也會增多,伴有臭味、糞便呈強鹼性、糞便顯微鏡檢查會有橫紋肌纖維。

7、腸道
腸道功能失調、腸道菌叢失衡、腸道疾病,包括:各種腸道發炎、腸道腫瘤,都會引發慢性腹瀉。腸源性腹瀉症狀會因病情有所不同,例如:腸道菌叢失調引發的腹瀉多為淡黃色、綠色的水樣便或蛋花湯樣便、輪狀病毒腸炎多為蛋花湯樣便、痢疾和潰瘍性結腸炎則是膿血便。

示意圖,翻攝自keckmedicine.org
 
此外,頻繁腹瀉還需要考慮是否為情緒緊張、飲食不當、糖尿病、藥物副作用等一系列問題,不能簡單地把腹瀉認為是腸道異常所致。

 

那麼問題來了,要怎麼分辨這是單純腹瀉,還是胰臟癌找上門呢?其實反覆腹瀉是胰臟癌的常見症狀之一,主要跟胰臟外分泌功能受損有關,特徵為頻率高 (每日腹瀉數次甚至十幾次) 、持續時間久 (可連續腹瀉數月) 、糞便有脂肪殘留 (可以看到油滴)。

此外,胰臟癌還會伴隨以下症狀:

1.食慾不振

因為癌腫阻塞和胰管和總膽管下端,進而影響胰液和膽汁的分泌和排泄,使得患者的消化功能變差,於是出現食慾不振、噁心和嘔吐等消化道症狀。

廣告4

2、尿液、皮膚、眼睛異常發黃
因為癌腫壓迫或侵犯到總膽管下端所致的,患者的尿液、皮膚和眼睛會異常發黃。

3.腹痛
約有6到八8成的患者會出現上腹部疼痛,初期只是輕微,隨著病情發展,越來越嚴重,且這種腹痛表現多樣,可以是飽脹不適、鈍痛,甚至是劇痛,大部分是放射性疼痛,胰頭癌多是向右側放射,胰體尾癌則多是向左側放射。

4.體重減輕
與其他癌症不同,胰臟癌患者通常在發病後,就會在短期內快速體重減輕,體重可減輕超過30公斤,也會伴隨衰弱、乏力等全身症狀。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話說回來,如果經常腹瀉,或是持續兩週以上仍無改善,同時伴隨血便、黑便等症狀,就應盡快到醫院做以下檢查,或者由醫師判斷更多:

廣告

1、糞便檢查
可以找出紅白血球、吞噬細胞、未消化食物、原蟲、蟲卵和脂肪滴等問題,有助於急性和慢性腹瀉病因的診斷,糞便潛血試驗能檢查是否有出血現象。另外,糞培養檢查可以找出引發腹瀉的致病微生物。

2、血常規
可以檢查出血液中的電解質、酸鹼平衡,以及了解患者是否有貧血、糖尿病和白血球計數增多的情況。

3.胃腸鏡檢查
可以診斷患者是否有腸道發炎病變和腫瘤,而黏膜切片則能幫助發現部分寄生蟲、癌前病變、早期癌症。

4.影像學檢查
可以顯示腸道病變、腸道的動力狀態等情況。

5.電解質檢查
由於腹瀉嚴重的患者可能會出現電解質失衡,做電解質檢查,有助於了解患者的酸鹼平衡。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廣告

 

56歲的藝人汪建民先前因為背部劇痛、手腳發麻而就醫,經檢查才發現罹患肺腺癌四期,接受多次化療、體重暴瘦12公斤,之後癌細胞轉移至腦部等重要器官,10月7日驚傳離世。事實上,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程建博就警告,肺腺癌初期症狀不易察覺,有高達75%患者發現時,已經進入晚期。



翻攝自臉書 (汪建民) 

 

根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程建博表示,肺癌分為幾個不同種類,其中肺腺癌是目前肺癌中人數最多的,大約有超過6、7成,它多長在肺部比較邊緣的位置,以上肺葉居多,是人體空氣吸進後容易到達的地方,推測肺腺癌與空氣污染、油煙等環境因素較為相關。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程建博以空汙做舉例,稱目前PM2.5已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為一級致癌物,它的粒子極小,直徑僅頭髮的1/28,可穿過呼吸道黏膜,直接侵入肺泡,接著進入血液,對健康造成危害。

 

程建博指出,肺腺癌初期狀況不明顯,常被誤認是感冒,有將近75%的肺癌病患,發現時已經第四期,錯失黃金治療時機,僅約2成能手術切除,存活率較低,若出現咳嗽持續兩週以上、氣喘、胸痛、背痛、頭痛、喉嚨痛、聲音沙啞、咳血等症狀,建議就醫檢查。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廣告

 

程建博提醒,尤其有多年吸菸史者 (含二手菸) 、長期暴露在油煙環境的廚師及家庭主婦、暴露於工廠廢氣或特殊汙染環境者 (如:建築工人、油漆工人、礦工等) 、有肺結核病史或有肺纖維化等慢性疾病者、有癌症家族史等罹患肺癌的高危險族群的民眾,都要定期做「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檢查肺部有無問題。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此外,北市聯醫陽明院區胸腔科醫師蘇一峰也提醒,一般肺癌要大於1公分以上,才有機會被胸部X光發現,也有許多死角無法看清,例如:心臟縱膈的前後、肺門大血管處、肺尖處或橫膈下方以及骨頭交接處等,躲在死角的肺癌都長到4、5公分,X光仍不易發現。

翻攝自臉書 (汪建民) 
 
蘇一峰強調,肺癌只要大於1公分,就有轉移可能,所以有不少患者明明前一年才照過胸部X光,時隔一年卻被診斷出肺癌末期。
連續2人得肝癌「不喝酒也沒肝炎」 醫查出共同習慣!病患驚:根本沒想到
才剛結婚!28歲女照出「肝臟腫瘤」 醫得知「每天喝一碗」搖頭:難怪壞了
聊天時「故意讓對方尷尬」才會成功?成功人士超愛用的「說話技巧」
癌症真的很可怕...

參考資料:今日頭條
著作權聲明:非法抄襲網站請注意,本站所有內容皆由自家 編輯撰寫,並非如非法內容農場複製貼上。本網站之文字敘述、圖片、影像視聽及其他資訊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如侵權將立刻請臉書封鎖專頁。微改標題、圖片、前段,仍然抓得到!
分類:世界, 知識
加入粉絲團! 45歲男「每天大便2、3次」不是腸胃問題!醫嘆「已癌症晚期」要小心4警報留言按此 好友人數分享! 好友人數加入好友
廣告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