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精準醫療抗體檢測 才知是「類風濕性關節炎」

37歲的黃小姐從18歲開始常感覺關節紅腫痛,早上睡醒時身體會感到僵硬、雙膝腫脹、起立時會花比較多力氣,甚至影響到日常行走。因父親有痛風病史,21歲時於外院求診,醫師也診斷為痛風,因此開始以飲食控制及藥物治療,但仍未見改善。經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蔡嘉哲教授初

October 14, 2022
選擇語言:
TEEPR原創
採訪報導
綜合報導
編譯
特稿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37歲的黃小姐從18歲開始常感覺關節紅腫痛,早上睡醒時身體會感到僵硬、雙膝腫脹、起立時會花比較多力氣,甚至影響到日常行走。因父親有痛風病史,21歲時於外院求診,醫師也診斷為痛風,因此開始以飲食控制及藥物治療,但仍未見改善。經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蔡嘉哲教授初步診斷懷疑可能為類風濕性關節炎,但透過檢測類風濕性因子(RF)及抗環瓜氨酸抗體(ACPA)皆為陰性,導致無法明確診斷。

廣告1

 

類風濕性關節炎 找到「anti-BR1抗體檢測」

有鑑於此,蔡嘉哲醫師團隊開始研究新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檢查,簡稱「BR1抗體檢測」,經檢驗黃小姐BR1血清檢查為陽性,確定類風濕性關節炎後,積極以新的抗風濕藥物包括疾病修飾抗風濕藥物(DMARD)及生物製劑(bDMARD)治療,黃小姐關節腫脹很快消失病恢復正常生活,目前持續治療中,此項研發成果也榮獲2022年未來科技獎。

蔡嘉哲醫師表示,關節炎為一個常見且非單一的疾病,因常常伴隨多種形態,病人常會在關節處感受到疼痛、腫脹及僵硬,且疾病發生率多為40歲左右的女性。關節炎在美國及大陸超過5千萬及一億人口的流行率,且罹患人口每年都在攀升,其中類風濕性關節炎屬於一個慢性發炎且具破壞性自體免疫疾病,其影響人口為0.5-1%。

 

檢測精準導航 找出血清抗體

目前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可透過血清學檢查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因子」及「抗環瓜氨酸抗體」二種方法為主,但仍有至少30%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對於RF或ACPA是陰性。由於無法透過單一測試即可用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診斷,須透過合併患者的症狀、關節檢查、X射線及血液檢查等診斷結果,但因判斷分數無法達標影響開立健保藥物。因此開發具新穎性的生物標誌物,提升檢測敏感度及評估對於疾病治療的反應,以緩解症狀及進行下一步的治療。

蔡嘉哲醫師研發團隊從研究牙周病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關係中找到一段關鍵的胜肽(BR1),可以用來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利用酵素連結免疫吸附分析法 (ELISA),檢測人類血漿中BR1自體抗體,BR1抗體可作為類風濕性關節炎之診斷輔助工具。BR1精準性類風濕性關節炎檢驗診斷套組可提升臨床上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之敏感度,蔡嘉哲醫師進一步表示,期望未來此診斷套組能作為第三個被用來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之檢測方法,能夠達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目標,讓病人減緩疼痛,提升生活品質。

以上內容由健康醫療網授權轉載

著作權聲明:非法抄襲網站請注意,本站所有內容皆由自家 編輯撰寫,並非如非法內容農場複製貼上。本網站之文字敘述、圖片、影像視聽及其他資訊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如侵權將立刻請臉書封鎖專頁。微改標題、圖片、前段,仍然抓得到!
分類:知識
加入粉絲團! 透過精準醫療抗體檢測 才知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留言按此 好友人數分享! 好友人數加入好友
廣告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