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能够有多少生活费和零用钱是爸妈规定,长大开始赚钱以后,孝亲费的金额也是父母说的算吗?一位大学刚毕业当完兵的社会新鲜人没有住在家里,每个月还要帮忙缴房贷,爸妈打算额外索取1万元孝亲费。新鲜人想沟通却被爸妈情绪勒索反呛:「不孝子!」

示意图非当事人,翻摄自Pinterest,下同。
一位男卡友在Dcard工作版发文表示毕业找到工作后搬家到外县市租屋。原本想给3千至5千元的孝亲费,不过爸爸妈妈自己跑去查原PO工作的收入区间,开口索取每个月1万元。原PO表示爸妈还有在工作,却对他情绪勒索,「等当兵还一直骂我废.物跟米.虫」,原PO无奈表示待业在家时他并没有向父母拿钱。

后续原PO补充家里不曾让他挨饿受冻,目前轮班工作底薪是6万,有时候加班费总合后会领到10万。从小到大住的房子贷款尚未还清,每个月还要帮忙付1万元的房贷。原PO从不同角度分析,理性认为爸妈没在存钱,未来想靠孩子养很不负责任;感性认为父母为这个家牺牲,应该好好打拼报恩。不过原PO仍不确定爸妈索取1万元孝亲费合不合理。

底下有一派网友认为尽力就好,如果还情绪勒索就太过分:「孝亲费我觉得是自己愿意且能负担的情况下给出去的才叫孝亲费,父母开口要叫作勒索」、「孝亲应出于自愿,养儿不是用来防老的」、「如果父母对自己儿女是良善的,给多一点无妨;如果父母对自己儿女是刻薄的 (无论行为或言语) 都不值得给多」、「孝亲费不是为了还养育费,搞得好像成年后父母立马变债主」。

另一派网友认为父母养育之恩大过天,应当好好报答:「你念书时候每个月爸妈给你多少,再加上学费均分一下你就知道过分吗?如果他们都没给你,那你就意思意思照你的想法即可」、「父母养子女不计成本,子女奉养父母却斤斤计较」、「父母抚养你到长大成人,为了一万要当不孝子,那你就当吧」。不过也有人提出可以比照爸妈照顾长辈的方式办理:「看一下他们给阿公阿嬷、爷爷奶奶多少再来决定」。你觉得孝亲费怎么算才合理呢?

翻摄自Dcard。
要怎么算才对呢?
(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