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继声称打造出2小时飞全世界的引擎后,最近又在四川成都打造出「人造太阳」,2020年12月4日还在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Southwestern Institute of Physics) 首次放电。最猛的是,这颗人造太阳的温度还比太阳高10倍,虽然听起来很让人难以置信,不过还是先来看看这颗太阳能带什么好处给我们吧~

人造太阳到底是什么呢?根据《每日邮报》报导,简单来说就是由35国,包含欧盟、中国、美国、南韩、日本等强国联合出资的国际热核融合实验反应炉 (ITER) 计划,目标就是要用核融合 (nuclear fusion) 创造出媲美太阳的能源来源。

其实从2006年开始,科学家们就一直在研究小型的核子反应炉。但一直到2018年国际热核融合实验反应炉 (ITER) 这项计划才终于在中国安徽省打造出第一颗「人造太阳」,又名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融合实验装置 (Experimental Advanced Superconducting Tokamak)。
这颗人造太阳几乎可以说是人类未来的希望,有了它之后我们就得到了无限、纯净的能源,再也不用怕遇到石油耗光的危机,除此之外,人造太阳也不会释放温室气体,发生核灾事故的风险也比普通的核电厂低很多。(现代核电厂是用核分裂技术,而人造太阳用的是不会产生污染的核融合。) 但你现在一定在想,既然核融合那么好,为什么不把全部的核电厂都改用核融合就好?

俗话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虽然核融合比核分裂还要好很多,但是使用核融合技术对现阶段的人类来说还是非常的困难。首先你要先发明可以承受摄氏1.5亿度的容器 (这温度比太阳的中心温度还要高10倍,但中国做出来了,就是托卡马克核融合实验装置。) 接着想执行国际热核融合实验反应炉 (ITER) 这项计划,还要有能拿出225亿美金 (约6750亿台币) 的财力,所以当然不是每个国家都能这样做。

而且,你以为这个实验结束了吗?虽然科学家们顺利进行了首次放电,但整个实验预估要到2025年才会结束。可是这种高科技真的能在5年内达成吗?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 (China Atomic Energy Authority) 的刘永达也说「希望能在本世纪中叶顺利启用。」距离本世纪结束的2101年1月1日还有81年,如果到时候我还活着的话,再来报导究竟人造太阳成功了没给你看吧~

市长:不知道之后会不会有人造月亮。
延伸阅读:太阳能变史上最便宜!能源署预计:2025将超越燃煤占比
(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